夜晚钓土鲮鱼的钓法 晚上是钓鱼的好时候
1、饵的比重不能太轻。因为漂子浮力过大,或者饵的比重太轻,都会造成上面的饵无法躺底。
2、选择漂身纤细灵敏度高的漂子,这种漂子正好适合口很轻的土鲮,也正好适用我的调法。
3、饵用调的粒小但比重稍重,这样易于土鲮的樱桃小口,也适合饵快速入水,避开中层的杂鱼,直击水底,增加抽窝的频率。
4、然后是杆子,杆越长,子线可以越细,杆越短,子线相对要粗点。
5、可以用3.6米的杆,选择子线多会选择1.0的,至于鱼大而口又疯狂,可以用1.2的(甚至用过0.6的布线),因为杆子短,主线也相对会短一些,相比较更长一些的杆子,鱼的拉力会相对增大,控鱼的难度也会加大。
6、而如果用更长一些的杆子,比如4.5米的,则可以用0.8的子线,其中道理不言而喻。
夜晚怎么钓鲮鱼
1、钓上层鱼:许多鱼夜间都有趋光性,爱到有光亮的水面去觅食,由于夜间比较安静,没有敌害侵扰,许多鱼表现得比白天更为活跃和大胆,尤其是在天气宜人的夏夜,一些大鱼往往都游至光亮的岸边觅食。
在江河湖泊的码头边,闸坝旁,在船舶、木排、竹排之间,都会有高强度的灯光照射着。每当盛夏之夜,会有大量昆虫在灯光下乱扑乱飞;而那些饥饿的大鱼,则在灯光和水面下悄悄地游弋巡视。当那些虫类一头扑进水中时,便成了鱼类捕食的对象。因此,电灯光下好钓上层鱼。
2、钓下层鱼:可以用钓鲫鱼的钓具及方法,为了钓大鱼,鱼线和鱼钩可以稍大一点。至于诱饵,白色的比较醒目,用米饭或者米粥,里边掺以适当的香料、香豆面等,和灯光诱饵并用效果更好。
灯光诱饵做法简单,用一个微型电灯,去灯罩用白色塑料袋密封,系上一根线,线另一端系上一块塑料泡沫,便与提放。钓鱼时,为了避免连鱼带钩缠在灯光诱饵上,下钩时要离开10厘米。如果灯光诱饵在左边,竿要向右边提。
扩展资料:
鲮鱼的生活习性:
喜栖息于水温较高的地区,低于7℃即开始死亡。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海南岛、台湾、闽江、澜沧江和元江。鲮鱼以植物为主要食料,常以下颌的角质边缘在水底石块等上面刮取着生藻类,也包括硅藻、绿藻以及高等植物的碎屑和水底腐殖质。
也喜食猪粪、牛粪和一些商品饲料,如花生麸、米糠等。鲮鱼3龄性成熟;江河中成熟的亲鱼,在洪水期成批来到一定的江段,发情、追逐、产卵,并发出“咕咕”的求偶响声,产半浮半沉卵;
顺水漂流。鲮鱼的繁殖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初至6月中旬为盛期。鲮鱼是底层鱼类,对溶氧量的要求较低,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当水温在20~28℃时,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鲮鱼还能正常摄食。
为什么夜晚不好钓土鲮
土鲮是常见的一种淡水鱼类,喜欢栖息于水流较缓慢的淡水水域,在东南亚也有分布。在夜间,土鲮通常比白天更活跃,因为它们有趋光性,会受到光源的吸引,跑到有光亮的水面去觅食。
然而,夜间钓土鲮可能会比较困难,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视线受阻:在夜间,由于没有日光,视线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很难看清鱼儿的位置和动作,从而增加了钓鱼的难度。
2.光源不足:虽然土鲮有趋光性,但是它们并不是对所有的光源都有反应。如果光源不够强或者不够稳定,就很难吸引土鲮的注意力。
3.水情变化:夜间水温通常较低,水的溶氧量也会增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土鲮的活跃性和觅食积极性。此外,夜间水流也比较平静,土鲮可能会更容易受到水流的影响,从而增加了钓鱼的难度。
因此,如果想在夜间钓土鲮,除了使用合适的钓鱼工具和饵料外,还需要注意保持安静、稳定以及合理利用光源,尽可能地减少视线和光源上的限制,以便更好地吸引土鲮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