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鳞斜颌鲴鱼(细鳞斜颌鲴2022年价格)

细鳞斜颌鲴的营养价值

1)鳔和皮中粗蛋白质量分数较高,肌肉次之,眼最低(♀/♂,8.48%/7.37%),雌雄鱼各部位粗蛋白质量分数,除雌性性腺极显著高于雄性(P<0.01)外,其他部位无显著差异(P>0.05)。

2)6部位均测出18种氨基酸;

3)6部位总氨基酸含量大小依次如下:雌性为鳔、皮、卵巢、肌肉、脑、眼,雄性为皮、鳔、肌肉、精巢、脑、眼;

4)在性腺的氨基酸组成中,雌细鳞斜颌鲴氨基酸总量(20.70%)高于雄性(9.11%),差异极显著(P<0.01);

5)雌雄的眼、鳔、肌肉、皮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雌鱼脑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雄鱼脑和雌雄性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

6)雌雄脑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在6部位中最高,分别为82.13和80.91,肌肉的EAAI分别为72.89和71.80,皮的EAAI最低,分别为39.07和38.29。雌雄细鳞斜颌鲴6部位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中雌性营养价值较雄性高。

鲴鱼的种类和区别

鲴鱼的种类主要有银鲴、细鳞斜颌鲴、黄尾鲴和圆吻鲴4种。

4种鲴鱼的主要区别是:

银鲴下领角质边缘不甚发达,肛门前的腹棱不完全或无,体背部及体侧上部灰黑色,腹部为银白色,鳃盖膜后缘有明显的橘黄色斑块,背鳍和尾鳍为灰色,其他各鳍呈淡黄色。

黄尾鲴形态与银鲴相似,但个体比银鲴大,尾鳍为橘黄色。

细鳞斜领鲴下颌角质边缘比较发达,腹鳍基至肛门间有明显的腹棱,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背鳍浅灰色,尾鳍橘黄色,其他各鳍浅黄色。

圆吻鲴吻部圆钝而突出,下颁角质边缘发达,背部深褐色,腹部白色,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他各鳍为黄白色。

鲴鱼是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等四种鲴鱼统称,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鲴属。其中黄尾密鲴是湖南省洞庭湖水系的名产,由于此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黄色与桔黄色,规格一般在500克左右,湖南地方名为黄板刁。

鲴鱼其他地方名有:黄姑子、板黄鱼、沙姑子、黄条、黄川、黄尾鱼,川条子(苏鲁地区对银鲴和细鳞斜颌鲴的称谓)。鲴鱼喜食腐泥,有机碎屑等,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又称生态鱼。

鲴鱼易规模养殖且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是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自然增值优良鱼类,是全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之一,可作为当前农业水产品结构的最佳优质鱼种进行调整、优化。

鲴鱼,是对鲤科密鲴亚科鱼类的统称,常见的典型河川性中、小型鱼类。中国各主要江河流域均产,常见的有银鲴、细鳞斜颌鲴、圆吻鲴和黄尾鲴,个体都较大。

密鲴亚科鱼类的外形大体相同,身体侧扁,腹部圆,有的在腹鳍至肛门间具腹棱,头小,吻钝。口下位或接近前位,口裂平横。下颌具锋利角质缘,没有口须。身体上是圆鳞。

背鳍具光滑硬棘,分枝鳍条7-9枝,多数为7枝。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它们最有特色的是肛门紧接在臀鳍起点之前,还经常故意露给别人看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鲴鱼

如何区分鲮鱼和鲴鱼

一、科目不同

1、鲮鱼:野鲮亚科

2、鲴鱼:密鲴亚科

二、形态特征不同

1、鲮鱼:一般体长15~25厘米。体长两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腹部圆而稍平直。头短小,吻圆钝,吻长略大于眼径。口小,下位,呈弧形。上唇边缘呈细波形,唇后沟中断,下唇边缘布满乳突。上下颌具角质锐缘,与唇。分离。须2对,吻须较粗壮,颌须较短小或退化仅留痕迹。下咽齿3行。鳞中等大,圆形。

侧线平直,侧线鳞38~42枚。背鳍无硬刺,其起点至尾基的距离大于至吻端的距离。胸鳍尖短,尾鳍宽,深叉形。体青白色,有银白色光泽。胸鳍上方、侧线上下有8~12个鳞片的基部有黑斑,堆聚成菱形斑块。幼鱼尾鳞基部有一黑色斑点。

2、鲴鱼:密鲴亚科鱼类的外形大体相同,身体侧扁,腹部圆,有的在腹鳍至肛门间具腹棱,头小,吻钝。口下位或接近前位,口裂平横。下颌具锋利角质缘,没有口须。身体上是圆鳞。背鳍具光滑硬棘,分枝鳍条7~9枝,多数为7枝。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

三、产地不同

1、鲮鱼:栖于南方水温较高的河流内,不耐低温,一般水温低于7℃时即不能生存,以藻类及水底腐殖质为食。为广东、广西的重要养殖对象,福建也有养殖,一年四季均产,10月份为捕捞旺季。

2、鲴鱼:鲴鱼是在00C-380C水温均能正常摄食,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四季均能生长,是既适低温又耐高温的鱼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鲮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