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胡子鲶生长阶段与体重(大口鲶生长速度)

革胡子鲶有什么特征

革胡子鲶,又称埃及塘虱,埃及胡子鲶,其个体肥大,生长快,肉质鲜美。鱼纲,胡子鲶科,为养殖品种的总称,体长从20厘米到50厘米枝状辅呼吸器,能直接呼吸空气,使鱼体离开水在空气中能存活2~5个小时。主产于我国长江水系淡水中。我州人工养殖胡子鲶较多,该鱼野生种为肉食性鱼,但家养种多为杂食性,生长快,由于有特殊的辅呼吸器,所以该鱼耐高密度池塘养殖。肉质细嫩,肥美,为优良食用鱼类。

品种来源:革胡子鲶原是非洲尼罗河流域的野生鱼类。1981年,从埃及引入我国大陆在广东试养和研究。1983年开始推广,现已有十几个省市养殖,尤其在南方各省区及大中城市养殖较为普遍。其鱼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优质高产高效的养殖品种之一。

特征特性:革胡子鲶头部扁平,后部侧扁。颅顶骨中部有大小两个微凹,头背部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骨质突起。有须4对,其中颌须1对,位于口角,长度超过胸鳍基部;颐须2对,鼻须1对,均短于颌须。体表裸露无鳞,体色灰青,背部及体侧有不规则苍灰色和黑色斑块。胸腹部为白色。

革胡子鲶属于底层鱼类,性情温驯,在池塘中不打洞筑巢,夜间活动频繁,常成群结队索饵。其食性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小鱼虾、水生昆虫、底栖生物等,也摄食浮萍等水生植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既摄食动物性饲料,也摄食配合饲料。其适应温度范围为8~38℃,生长适温为13.5~35℃。鳃上器官发育完善后,能在低氧环境中生存,离水后在保持体表湿润的情况下,可存活3天左右。

革胡子鲶是一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食量大,日食量为自身体重的5~8%,最大可达15%以上,如投饲过量,会产生摄食过多而胀死现象。革胡子鲶耐饥能力强,鱼种或亲鱼在人工越冬期间,4~5个月不投饲也不会死亡,当水温升到15℃以上时开始正常摄食,温度在20~35℃时摄食旺盛。一般5~9月为摄食盛期,此时生长速度最快。

在天然水体中,鱼苗主要摄食轮虫、水蚤、孑孓、枝角类、桡足类等。摄食后的4~7天,完全靠捕食获得营养。适口的对象逐渐由小变大,以捕食较大型的枝角类为主,在枝角类不足时,也采食水中的有机碎屑、水生昆虫、蠕虫等。成鱼阶段主要捕食水体中的蠕虫,水生昆虫、底栖动物、小鱼、小虾及动物尸体、有机碎屑、植物的嫩茎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禽畜的血、内脏、鱼粉、蚕蛹、螺蚬肉、蚯蚓、蝇蛆等动物性饲料;也可投喂米糠、花生饼、麦麸、豆饼和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

在我国南方,革胡子鲶的性成熟年龄为10月龄,成熟个体小的体重100克。繁殖季节为4~11月,一年多次产卵,繁殖适温为20~32℃,最适水温为25~30℃。革胡子鲶在池养条件下可自然产卵,其产卵行为与鲤鱼相似,而不同于其他胡子鲶有筑巢护苗的习性。雌雄鱼发情后,常于池边水草处产卵、受精,卵子具粘性。鱼卵产出后,不久会被亲鱼吞食,所以原池较难孵出鱼苗。

革胡子鲶鱼一年可以长多大,革胡子鲶鱼生长温度

革胡子鲶又名埃及胡子鲶,是我国淡水养殖的新对象之一。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革胡子鲶鱼一年可以长多大,革胡子鲶鱼生长温度大概是多少度及相关问题。

1、革胡子鲶鱼一年可以长多大革胡子鲶鱼是一种生长速度比较快的鱼。

一般来说,它们一年可以长1-4斤。

具体来看,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们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

比如,人工养殖的鲶鱼在环境适宜、食物充足的条件下,长得很快,每年能长三四斤,而野生鲶鱼生长速度则较慢。

2、革胡子鲶鱼生长温度要求革胡子鲶属热带、亚热带鱼类,喜温怕寒,适温范围为18-32℃,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水温低于7℃时,会发生死亡。

所以养殖革胡子鲶水温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地方有温泉是最好的,要不然就得人工加热水。

革胡子鲶常栖于阴暗处,避强光,有钻穴、营穴的习性。

白天较少活动,穴居洞内,到了傍晚和夜间便出来活动和觅食。

革胡子鲶有一个珊瑚状的鳃上呼吸辅助器官,能够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

3、革胡子鲶的食性如何?革胡子鲶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在天然水域中,以捕食小鱼、小虾、昆虫幼体、底栖动物、腐败物以及植物的嫩茎、叶等为食。

一般来说,长到3厘米体长时,便以捕食水生昆虫、蠕虫等为主;长到7-8厘米以上时,开始捕食小鱼、小虾等。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投喂蝇蛆、人畜粪、米糠、豆饼、花生饼、动物内脏以及青饲料(如浮萍、瓜菜叶等)。

总的来说,革胡子鲶的个体越小,其动物性饲料组成比例就越高,主要是一些较小的水生昆虫幼体。

随着个体的长大,其食性开始向植物性转化,因此在饲养其咸鱼时,可多投放些植物性饲料。

4、饲养革胡子鲶对池塘有何要求?革胡子鲶能适应多种类型的水域,对池塘要求不严,各种土池、水泥池均可。

但塘堤一定要牢固结实,无渗漏水,进、出水口要建拦鱼设备。

水面离堤面要有60厘米的高度,防止它“跳跃”外逃。

革胡子鲶的生物学特性,革胡子鲶和胡子鲶的区别

革胡子鲶头部扁平而坚硬,枕骨较宽,体延长形,前半部呈圆筒形,后半部侧扁,体表光滑无鳞,口稍下位,上、下颌及犁骨上密生绒毛状牙齿,形成牙带。触须发达有4对,但眼小。胸鳍短而圆,棘特别发达,具有御敌和支撑行动的作用,体侧一般呈灰褐色,上有许多灰白色的纹状斑块和黑色斑点,腹部为白色,背鳍、腹鳍特别延长,止于尾鳍基部,尾鳍呈圆扇形。

革胡子鲶属于底栖性鱼类,性情温和。它白天饱食后喜欢聚集于池底、洞穴和阴暗处,夜间四处活动和觅食。由于长期栖息于底层穴居环境,造成视觉退化,对外界食物、刺激、敌害等的感觉,主要依靠口周围4对发达的口须和发达的侧线系统及嗅囊。同时革胡子鲶具有形似树枝状的鳃上辅助呼吸器官,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因此耐低氧能力很强。只要皮肤保持湿润,长时间离开水也不会死亡。

革胡子鲶的迁徒能力很强,利用强壮的硬棘,在陆上支撑身体爬行,越过许多障碍物,从一个水体迁移到另一个水体去寻找新的生活环境。

革胡子鲶属热带、亚热带性鱼类,耐低温能力差。当水温降到8-10℃,会造成冻伤,感染水霉病,当降到70℃以下时,则开始死亡。因此,革胡子鲶在人工越冬期间,水温至少要保持在0.3℃以上。

革胡子鲶在溶氧量为0.8mg/L的水体中(般鱼类要求水中溶氧量为l.7mg/L)和pH值为4.8的酸性环境中(一般鱼类要求水中pH值为5.6以上)仍能正常生活,甚至在腐败发臭的水体中也能生存,但若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其生长也会受到抑制或导致多种鱼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