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芋种植前景(菊芋的发展前景)

菊芋在广西能种植吗

一、菊芋在广西能种植

二、菊芋的生长习性

原产北美洲,经欧洲传入中国,现中国大多数地区有栽培。耐寒抗旱,块茎在-30℃的冻土层中可安全越冬。早春幼苗能忍受轻霜,秋季成叶能忍受短期-4--5℃。温带18-22℃,光照12小时,有利于块茎形成。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除酸性土壤,沼泽和盐碱地带不宜种植外,一些不宜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如废墟、宅边、路旁都可生长。

抗逆性强:在年积温2000℃以上,年降水150毫米以上,-40℃至-50℃的高寒沙荒地只要块茎不裸露均能生长。

抗旱抗风沙:菊芋块茎在沙下30厘米内均可利用本身的养分、水分及强大的根须正常萌发;块茎、根系储存水分能力强,待干旱期维持生长所需;随着根茎发达,起到固沙作用。

再生性极强:一次种植可永续繁衍。大旱时,地上茎叶全部枯死,但一旦有水,地下茎又重新萌发;每一复生块茎,都分蘖发芽,年增殖速度可达20倍。菊芋籽落地扎根,四处繁衍;

无病虫害:在生长期内,无须施肥、打药、除草、管理。一旦形成连片,人、畜都很难破坏其繁衍发展。

广西气候特征

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北以贺州——东兰一线为界,此界以北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全区大部地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冬少夏多。广西是中国降水量最丰富地区之一。

各地年降水量均在1070毫米以上,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其地域分布具有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的特点。由于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广西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不均,干湿季分明。4-9月为雨季,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容易发生洪涝灾害;10-3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5-30%,干旱少雨,易引发森林火灾。广西气候温暖,热量丰富。

各地年平均气温16.0-23.0℃,等温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气温由北向南递增,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各地累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累年最低气温为-8.4—2.9℃。日平均气温≥10℃积温(下称≥10℃积温)表示喜温作物生长期可利用的热量资源。广西各地≥10℃积温5000-8000℃,是全国最高积温省区之一。丰富的热量资源,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多熟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种植洋姜市场前景

洋姜又名菊芋,是宿根性草本,所谓宿根性就是说头一年漏收的根茎在地里第二年依旧可以继续生长,所以洋姜的根茎不怕被挖食。但近年来没有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一是市场需求有限,二是洋姜连作产量会降低,三是仅种植洋姜效益不高,需要进行深加工才能获得可观的收益。所以更多的是利用洋姜抗逆能力强、耐粗放的特点,在田边、沙地、山头等不大适宜作物生长的地方零散种植,甚至可以说是放养。

市场需求有限并不代表洋姜市场前景不好:

1、菊芋块茎富含氨基酸、糖、维生素等,质地白细脆嫩,无异味,可生食、炒食、煮食或切片油炸,若腌制成酱菜或制成洋姜脯,更具独特风味。菊芋是一种无病虫危害和农药污染、适于制作绿色食品的上乘原料。

2、菊芋含有丰富的菊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菊芋进行深加工精制而成的菊粉、低聚果糖和超高果糖浆,是当今保健食品行业的全能产品之一。

3、果糖发酵后尚可制成酒精,被称为绿色石油,是很好的代用燃料,又是增加汽油燃烧质量的理想提高剂。

4、菊芋可医用,其块茎性味甘平,无毒,利水去湿,可防治糖尿病。

其中菊粉早成为国际上比较热门的功能性食品,目前仍然呈现海外市场需求量大于国内的情况,我国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都有企业在生产,但目前深加工技术的不成熟是制约洋姜国内市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相信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菊芋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相关产品也将不断增加,需求量逐渐扩大,市场前景还是挺看好的。

什么时间种植红果菊芋

红果菊芋播种于春季进行。穴播或沟播。种植株行距为50厘米见方。植穴挖松土壤施基肥后播种,但基肥不宜过多。播种深度约10厘米。播后覆土平穴。洋姜播后30天左右出苗。洋姜一年播种,收获后有块茎残存土中,翌年可不再播种,但为了植株分布均匀,过密的地方要疏苗,缺株的地方要补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