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勒和绿罗勒的区别(紫色罗勒可以吃吗)

如何简单分辨紫苏和紫罗勒

这个绝对是罗勒。罗勒的叶子比紫苏要厚一点。紫苏的叶子比较大,是纸质的。罗勒是软革质的,比较光滑。另外罗勒的香味非常浓郁,比紫苏浓。罗勒的香味更香甜一些。紫苏则比较特殊,有点丹药味,有些人不喜欢。罗勒精油含量高,有油质就是罗勒。紫苏没有油质。另外你的这个罗勒颜色很纯,紫苏没有这么纯的,老叶子泛绿。

如何选购罗勒罗勒怎么用

1、罗勒又名兰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目前已上市的品种有甜罗勒、圣罗勒、紫罗勒、绿罗勒、密生罗勒、矮生紫罗勒、柠檬罗勒等。罗勒高度60-70厘米,平滑或基本上平滑的直立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强烈的香味,茎呈纯四棱形,植株绿色,有时紫色。叶对生卵形,长2.5-7.5厘米,全缘或略有锯齿,叶柄长,下面灰绿色,暗色的。

2、罗勒具圆锥形主根及自其上生出的密集须根。茎直立,钝四稜形,上部微具槽,基部无毛,上部被倒向微柔毛,绿色,常染有红色,多分枝。

3、叶卵圆形至卵圆状长圆形,长2.5~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微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具不规则牙齿或近于全缘,两面近无毛,下面具腺点,侧脉3~4对,与中脉在上面平坦下面多少明显;叶柄伸长,长约1.5厘米,近于扁平,向叶基多少具狭翅,被微柔毛。

1、罗勒全草具芳香。罗勒的叶,味辛、气温,在药理上有杀菌、健胃、强身、助消化等作用;有疏风行气、化湿消食、活血、解毒之效果。

2、叶子、嫩芽、花蒸馏萃取精油,主要成分富含樟脑、桉油醇、龙艾脑、丁香酚、芳樟醇、蒎烯;化学结构有芫荽油醇与铜类有龙脑、樟脑、桉油醇有马荷兰酚、丁香酚、松油烯、蛇床烯等,中医用以主治食去恶气,清水气,驱风健胃,疗牙痛口臭。精油可以治疗各种呼吸道感染,缓和痉挛及消化系统的不适;对提振精神,清新头脑,集中注意力和抗沮丧有绝佳效果。精油主要用于面包类、饼干类、洋酒、酱油、醋等食品香料与香水、肥皂添加风味等。

3、种子在水中浸泡后会膨大,有一层胶状物质包裹在种子表面,这种胶状物中医用来洗眼睛,民间用这种胶状特去除眼睛的不净物(尘埃等),故中医称罗勒子为光明子。茎叶亦为中医产科中的要药。

4、罗勒称作调味品之王。在日本,它和紫苏都作为香味蔬菜在料理中使用,植物体可提取精油,也可作为药用植物。新鲜的叶片和干叶用来调味,嫩茎叶可以用来作凉菜,也可炒食、作汤。在国外烹调鸡、鸭、鱼、肉等菜肴时,罗勒粉是不可缺少的调味料。精油可用于软饮料、冰淇淋、糖果,干叶或粉可用于烘烤食品及肉类制品的加香调味。酊剂在甜酒中用作香味修饰剂。要注意罗勒油品种多,香气各异,要将真正甜罗勒区别于肉桂甲酯型罗勒和丁香罗勒型在酱油、调味品、醋、罐头肉类和烘烤食品以及香精中使用。

请问罗勒和薄荷有什么区别

罗勒又名兰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目前已上市的品种有甜罗勒、圣罗勒、紫罗勒、绿罗勒、密生罗勒、矮生紫罗勒、柠檬罗勒等。

罗勒高度60-70厘米,平滑或基本上平滑的直立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强烈的香味,茎呈纯四棱形,植株绿色,有时紫色。叶对生卵形,长2.5-7.5厘米,全缘或略有锯齿,叶柄长,下面灰绿色,暗色的油胞点。在顶生的穗状轮散花序上,也间隔生长着总状花,6-8个花轮生,开着白色或微红色的小花。果实为小坚果,种子卵圆形,小而黑色。种子遇到水分膨大粘质包裹。

罗勒对土质无严格选择,在干燥平坦的肥沃土壤中,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最好。热带或亚热带的地方2-3月进行整地,作出畦幅60-75厘米,条播,覆盖土,株间20厘米左右。3-4回中耕除草,到秋天为止,可进行数回收获。整地时施堆肥和石灰,第一回采叶后要施氮肥和钾肥。另采种时在花梗黄变的情况下,从茎部刈割,干燥后,将种子打落。

罗勒的幼茎叶有香气,作为芳香蔬菜在色拉和肉的料理中使用。开花的季节采收后,干燥再制粉末储藏起来,可随时作为香味料使用。药用时,可健胃,促进消化,利尿强心,刺激子宫,促进分娩。另外种子中医上称之为光明子,因为服用后可治疗眼科性的疼痛。中国也用之作为零陵香、佩兰的代用药出现在市场上。从叶中提取的精油为黄绿色,成分为甲基黑椒酚、芳樟醇、桉叶油素等。

罗勒为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basilicumL.var.pilo-sumBenth.的嫩茎叶,又名毛罗勒、兰香。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茎叶可调制凉菜,油炸或作汤。河南、安徽省栽培较多。罗勒含挥发油,性味辛温,具有疏风行气,化湿消食、活血、解毒的功效。治外感头痛、食胀气滞、院痛、泄泻、月经不调等。《嘉佑本草》载“调中消食,去恶气,消水气,宜生食。”气虚血燥者慎食用。

生产上栽培的薄荷,具有真正吸收作用的是着生在地上部直立茎入土部分和地下根茎节上的数量众多的须根,这些根系入土深度30cm左右,而以表土层15~20cm左右最为集中;另外,在株间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在地上部直立茎的基部节上和节间也会长出许多气生根,这种气生根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会自行枯死,故对薄荷的生长发育几乎不起作用。

薄荷的地上茎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叫直立茎,方形,颜色因品种而异,有青色与紫色之分。它的主要作用是着生叶片,产生分枝,并把根和叶联系起来,把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叶片,同时把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运至根部的输导通道,其上有节和节间,节上着生叶片,叶腋内长出分枝。茎的表面虽也有少量油腺,但精油含量极微(茎秆鲜品出油率为0.001%~0.004%)。另一种叫匍匐茎,它是由地上部直立茎基部节上的芽萌发后横向生长而成,其上也有节和节间,每个节上都有两个对生的芽鳞片和潜伏芽,匍匐于地面而生长,有时其顶端也钻入土中继续生长一段时间后,顶芽复又钻出土面萌发成新苗;也有的匍匐茎顶芽直接萌发展叶并向上生长成为分枝。匍匐茎的颜色、数量、长度和粗细,常因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又称地下根茎,外形如根,故习惯上常称为种根。通常当地上部直立茎生长至一定(8个节左右)高度时,在土壤浅层的茎基部开始长出根茎,随后逐渐生长增多。第一次收割后,这些地下根茎在水分适合的条件下又萌发出苗(即二刀苗),生长至一定阶段又再长出新的种根,即成为秋播时的材料。地下根茎上也有节和节间,节上长出须根,每一个节上也有两个对生的芽鳞片和潜伏芽,水平分布的范围可达30cm左右,垂直入土深度较小,大部分集中在土壤表层10cm左右的范围内。试验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根茎是没有休眠期的,也就是说,在土壤温度和水分适合的情况下,一年中的任何时间,均可发芽和继续生长,长成植株。

地下根茎里贮藏着水分和养分,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播种于土中能萌发成长为新的植株,这种新植株基本上可以保持本品种的原有形态和优良性状,因此,它是生产上用来繁殖的主要部分。

薄荷的叶片是以对生的方式着生在茎节上。叶片的形状、颜色、厚度以及叶面状况、叶缘锯齿的密度等因品种、生长时期、生长条件之不同而有变化。一般说来,叶片的形状有卵圆、椭圆形等;叶色有绿色、暗绿色和灰绿色等。

薄荷的叶片既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又是贮藏精油的主要场所。油腺(贮油结构)在叶片上、下表皮的分布,以下表皮为多。单位叶面积上的油腺数目因品种不同而异,同时又与植株的生育时期、叶龄、叶位有关。一定叶面积上的油腺密度越大,含油量就越高。叶片中精油的含量占全株含油总量的98%以上,但对每一个叶片来说,它的含油量高低与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品种、叶片所处的部位和叶龄等有密切关系。根据测定,植株上叶片中的含油量自下而上逐渐增高。

单位面积产油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叶片数、叶面积大小和含油量(油腺密度)的高低。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如何使叶片数增加、减少和延缓叶片的脱落,防止病虫为害,就成为薄荷增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薄荷的分枝是从主茎叶腋内的潜伏芽长出来的,其上也着生对生叶片。不同品种的分枝能力是不同的,同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节位等又与田间群体密度和培管措施有关,一般说来,随着田间群体密度的增高,单株分枝数随之减少,分枝节位随之上升。栽培条件恶劣,特别是肥、水欠缺也会影响分枝。因此,在栽培上如何根据品种的分枝习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条件而控制合理的田间密度是能否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薄荷的花朵较小。花萼基部联合成钟形,上部有五个三角形齿;花冠为淡红色、淡紫色或乳白色,四裂片基部联合;正常花朵有雄蕊四枚(有的品种雄蕊不露或仅留痕迹),着生在花冠壁上;雌蕊一枚,花柱顶端二裂,伸出花冠外面。正常花(即雌、雄蕊俱全)的花朵较大,雄蕊不露或仅留痕迹的,花朵较小。

在自然生长情况下,每年开花一次。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一年一般收割两次,开花两次(有的品种和某些地区例外),花期因品种和地区而异。

一天中的开花高峰期,常随气候条件而变化。若天气晴朗,一般在上午6~9时,阴天或雨天向后推迟,下午停止开放。

薄荷自花授粉一般不能结实,必须靠风或昆虫进行异花传粉方能结实。通常自现蕾至开花约需10~15天,一朵花自开放至种子成熟约需20天左右。结实率高低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一朵花最多能结四粒种子,贮于钟形花萼内。果实为小坚果,长圆状卵形,种子很小,淡褐色,万粒重仅1g左右,每市斤种子可达到500万粒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