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四姑娘山海拔(四姑娘山双桥沟)

四姑娘山海拔

四姑娘山平均海拔高度达3200米以上。四姑娘山山势陡峭,现代冰川发育,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峰52座,终年积雪,发育有现代山岳冰川。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是邛崃山脉的最高峰,四川第二高峰,横断山脉第三高峰。

四姑娘山地处在中国地貌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于第二阶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大地构造属于中国大地地槽区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地貌分区属于川西高山高原区,高山峡谷亚区,大渡河中游高山峡谷地带。

四姑娘山气候特征

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由于区内地形高差悬殊,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气候变化明显,从保护区西南角的沃日河谷到主峰顶,形成复杂的气候垂直带谱,呈现出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垂直分布的气候带谱。

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为5.9℃,四姑娘山山顶平均气温为17.1℃、无霜期78天。区内干雨季明显,降水季节、地域分配不均匀,年降雨量为931.5毫米。日照充足,日照百分率高达5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65小时。

四姑娘山镇海拔是多高

四姑娘山景区海拔高度为6250米。

四姑娘山地处在中国地貌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于第二阶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大地构造属于中国大地地槽区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地貌分区属于川西高山高原区,高山峡谷亚区,大渡河中游高山峡谷地带。

主要地貌类型有:干暖河谷(半干旱河谷)地貌、高山地貌、极高山地貌。四姑娘山的地表主要为中生代和古生代的砂岩、板岩、大理石、石灰岩与结晶灰岩组成。

风景名胜:

大姑娘山位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的最南边位置,海拔5355米,4000米以下多为高山草甸,低处有灌木森林,野花遍地,随处可见牧民放养的牦牛与马,山上有大如碗盆的野生菌但不易找到,大姑娘山4000米以上则寸草不生,乱石如削,坚硬无比。夏季山顶有少量积雪,10月至次年4月下雪,山上积雪可过膝。

双桥沟位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的西北部,双桥沟全长34.8公里,面积216.6平方公里。沟内两面皆是山,在海拔400米的双桥沟里,既有低山地带常见的成片桦木林、耗杨林、青枫林,也有高带的云杉、冷杉、红杉,还有成片的沙棘、灌木、落叶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四姑娘山海拔多少

四姑娘山海拔是6250米。

四姑娘山地处我国地貌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于第二阶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大地构造属于我国大地地槽区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地貌分区属于川西高山高原区,高山峡谷亚区,大渡河中游高山峡谷地带。主要地貌类型有:干暖河谷(半干旱河谷)地貌、高山地貌、极高山地貌。

区内山势陡峭,现代冰川发育。海拔在5000m以上的雪峰52座,终年积雪,发育有现代山岳冰川。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m,是邛崃山脉的最高峰,四川第二高峰,横断山脉第三高峰。

扩展资料:

动物资源

四姑娘山的兽类约有46种,隶属于7目20科;鱼类7种,隶属2目3科;鸟类74种,隶属3目27科。国家保护动物31种,其中国家一级动物11种:兽类有大熊猫、金丝猴、林麝、白唇鹿、扭角羚、豹、雪豹7种,鸟类有胡兀鹫、斑尾榛鸡、雉鹑、绿尾虹雉4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2种,兽类有猕猴、豺、黑熊、棕熊、小熊猫、黄喉貂、石貂、水獭、林麝、马鹿、鬣羚、岩羊等,鸟类有血雉、高山兀鹫、雉鹑、藏马鸡、藏雪鸡、灰林号鸟、红腹角雉等。

参考资料来源:四姑娘山—景区基本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姑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