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花馍介绍(花馍的由来历史)

闻喜花馍的介绍

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闻喜花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花馍的介绍

花馍是汉族民间面塑品,也称“面花”。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花馍同样以美味著名。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大馒、枣花、元宝人、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巧饽饽),形如石榴、桃、虎狮、鱼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头馄饨;寒食节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花馍在民间依不同岁时和用途有各种形式。

山西花馍做法

花馍的制作:

原料:北垣面。

辅料:豆子、枣、胡椒等。

步骤:

1、选好原料后进入揉面的程序。花馍用的面粉,在过去用石磨磨面时,取前两遍的,选最好的精粉。讲究的艺人还要用面箩过一遍才使用。

2、提前一个晚上发酵水,第二天将发开的酵水和面粉搅拌,加水起面、揉面。揉面最少不低于8遍,揉出的面要光滑而有弹性。

3、醒馍,即让馍发发虚。把捏制好的面塑品放在热笼圈里,再在笼圈中间放一碗热水,用棉褥盖严,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使花馍制品不变形、不干裂、湿润光滑。

4、待馍发虚后,即可上笼蒸制。花馍上笼蒸制时需注意开水上笼、急火上气、笼圈封严、不忘放气、大小分蒸、落气出笼等。

5、花馍出笼后,最后一道工序是趁热着色,这样可使颜色艳丽,不易褪色。待上好色晾干,需要组装的还要用竹签把辅助的部分与衬托的花瓣等进行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