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沿河县有多少个镇)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以及沿河县有多少个镇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介绍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市西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之间,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乌江中下游,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1沿河周边与贵州省内的德江、印江、松桃、务川和重庆市的彭水、酉阳、秀山等县毗邻。截至2014年末,沿河县总人口57.8万,国土面积2468.8平方千米,辖22个乡镇,其中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2%,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贵州省唯一的单一土家族自治县。2截至2013年,沿河县地方生产总值58.96亿元,截至2014年,沿河县已探明或发现的矿藏有煤、萤石、重晶石等20多种。沿河县境内的动植物种类多,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3种,二级保护植物有11种,三级保护植物有7种,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保护动物23种。沿河县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由国务院发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铜仁沿河县的具体有几个乡镇

铜仁沿河县现辖3个街道、17个镇、2个乡。

分别是:

1、街道:和平街道、团结街道、沙子街道。

2、镇:中界镇、谯家镇、夹石镇、甘溪镇、淇滩镇、黑水镇、板场镇、官舟镇、土地坳镇、泉坝镇、中寨镇、思渠镇、黄土镇、新景镇、客田镇、洪渡镇、塘坝镇。

3、乡:晓景乡、后坪乡。

扩展资料:

铜仁沿河县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改保为村,改甲为组,县下设区、乡镇、村、组,全县区划为10个区,25个乡镇;1953年调整为10个区,112个乡镇;1956年调整为9个区,68个乡镇。

1958年组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县下设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全县区划为9个区,64个社镇;1959年改区为公社,改公社为管理区;1961年复改公社为区,改管理区为公社,全县调整为9个区,35个社镇;1963年调整为9个区,62个社镇。

1984年政社分设,改公社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村,改生产队为村民组,全县区划为10个区镇,61个乡镇。

1986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沿河县,设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1987年11月23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正式成立,设9个区、1个区级镇、59个乡、2个乡级镇。

1992年10月撤区、并乡、建镇,沿河县设12个乡、10个镇。

2015年2月撤乡、设镇、街道办事处,沿河县设20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

1993年撤区并乡建镇,1994年全县区划为10个镇和13个乡。

2009年,全县共22个乡(镇),即和平镇、沙子镇、谯家镇、淇滩镇、夹石镇、官舟镇、土地坳镇、思渠镇、客田镇、洪渡镇;大漆乡、黑水乡、黑獭乡、中界乡、晓景乡、甘溪乡、板场乡、泉坝乡、中寨乡、黄土乡、新景乡、塘坝乡、后坪乡。

下辖382个行政村,13个居民委员会,6个社区,3650个村民组。

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贵州省人民***与2015年1月23日关于同意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同意撤销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平镇、黑獭乡、沙子镇、黑水乡、甘溪乡、泉坝乡、中寨乡、黄土乡、新景乡、板场乡、中界乡、塘坝乡等12个乡(镇)建制。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属于哪个市

沿河县属于铜仁市。沿河县南北长98.28千米,东西宽53千米,县域面积2483.51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4%,占全区总面积的13.7%。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市北部、乌江下游,北部、东部分别与重庆市彭水、酉阳县接壤。

沿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3~18℃,年降水量1050~1220毫米,年日照1100~1400小时。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期,光温同步,适宜多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生长、发育和繁衍。

沿河的地形地貌。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贵州高原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和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将沿河县分割为西北、东南两大部分,西北部属大娄山脉,东南部属武陵山脉。有山峰8815座,平均每平方千米3.6座山。最高海拔1462米,最低海拔225米。山地占69.9%,丘陵占27%,坝地占3.1%。岩溶区占72.5%,非岩溶区占27.5%,是典型的岩溶山区。

好了,关于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沿河县有多少个镇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