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萨拉热窝事件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萨拉热窝事件以及萨拉热窝1992年战争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被枪杀。这次事件导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之后,俄国宣布总动员;德国对俄、法宣战;英国对德宣战;奥匈对俄国宣战;意大利初期中立,后转向协约国对德奥宣战。日本为了夺取德国的亚洲利益向德国宣战;土耳其则加入到同盟国一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为纪念这位“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政府在1977年作出决定,在普林西普刺杀皇储站立的石板上,并在旁边的墙壁上欧诺的塞语和英语两种文字刻写着: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洛·普林西普就是从这个地方刺杀了奥匈帝国斐迪南皇储及其夫人索菲亚王妃。
南政府同时决定,将此桥改名为“普林西普桥”。前南解体、波黑独立后,该纪念物及大理石板均被拆除,小桥也再次易名为“斐迪南桥”。
大理石石板一直被存放在萨拉热窝市内一座废兵营内,此后该兵营又被意大利驻波黑大使馆征用。1995年代顿协议签署之前,当时的美国总统就巴尔干问题特别代表霍尔布鲁克在见到此桥时,首次称普林西普为恐怖分子。
扩展资料:
事件影响
斐迪南遇刺仅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战争的准备早已在进行中。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争夺欧洲霸权和分割殖民地的斗争中,已结成了两个互相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即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
进入20世纪,迅速强大起来的德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的叫嚣严重威胁着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德国修筑巴格达铁路的计划直接触犯了英国在西亚、北非和印度的利益。德国在非洲的侵略计划和在南美的倾销政策也同英国发生尖锐的矛盾。德国积极加强海军,力图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
英德在殖民地、商业和军备等方面的斗争使两国的关系日益紧张。德国的强大,使欧洲的“均势”被打破,英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调整对外关系。
1902年1月,英国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假日本之手,削弱自己在欧洲的竞争对手沙俄。同时,英国也在欧洲大陆寻找与它的宿敌法国接近。
萨拉热窝事件是什么
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士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一场以民族主义为外衣的恐怖刺杀活动
1914年6月28日,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
街道两边挤满了前来围观的人群。
在道路两边,身着制服的宪兵和警察努力地维持着秩序,可是毕竟人数有限,难以方方面面都注意到。
很快,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的皇室车队就驶进了这条大街。
就在刚才,斐迪南大公经历了一次刺杀。有刺客试图投掷炸弹到大公的车上,但是失败了。此时大公夫妇正打算乘坐汽车到医院去看望受伤的随从。
当大公的车队行驶到街道拐角的时候。站在这里执勤的一个警察发现不远处的一个青年有不同寻常的动作,他本想要上前阻止,可是立即就被年青人的同伴击倒。
年轻人没有了阻碍,他从怀中掏出手枪,冲出人群,对着敞篷车上的斐迪南大公夫妇连开七枪。
大公夫妇当场毙命。
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
一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在这场长达四年的战争之中,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不知道普林西普可曾想到,他开的那一枪,成为了数千万人的丧钟。
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材之中,对普林西普的评价都是具有受民族主义印象的爱国青年,而对于其祖国塞尔维亚的评价则是一战中少数的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的正义性质的参战国。
既然给与了如此高的评价,那么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大公的行为就应该是正确的吧?
然而事实完全完全相反,普林西普这种暗杀行为是车头彻底的公布活动。
是的,普林西普这种是彻头彻尾的恐怖主义活动!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他的祖国塞尔维亚军方的阴谋,他只不过是这个阴谋之中偶然成为了工具的一颗棋子而已。
而要搞清楚这一切,我们就不得搞清楚三点首先就是普林西普背后是什么人。
除了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一名学生外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一名激进的民族主义者。
普林西普在中学时就加入了一个名叫“黑手会”的组织。这个组织主张采取恐怖行动,它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民族的思想,统一所有塞尔维亚民族”。黑手会的活动方式是,单线联系,秘密活动,绝对服从,勇于牺牲。在这个主旨下面有一个叫“波斯尼亚青年”的分布,普林西普就是这个组织的成员。
最值得人注意的是“黑手会”这个组织的领导是塞尔维亚参谋本部情报主任德拉古丁·提米特利耶维奇上校。
换句话说,这个组织具有塞尔维亚军方的影子。
可以说,这个塞尔维亚军方才是萨拉热窝这个事件幕后的真正凶手。
第二点,我们要搞清楚的是塞尔维亚军方制造萨拉热窝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按理来说,当时的塞尔维亚属于刚刚独立的国家,哪怕是有着沙皇俄国的支持,他们能够避免和奥匈帝国交战的话也应该尽量避免,为什么非得上赶着去杀人家的皇位继承人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野心。
受到当时巴尔干半岛民族解放思潮的影响,塞尔维亚主张巴尔干半岛居住着南斯拉夫民族的土地都应该联合起来组建大塞尔维亚国家。
其时奥匈帝国刚刚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两地的民众很多都是南斯拉夫人。为了挑起当地南斯拉夫人民和奥匈帝国的矛盾,“黑手会”曾经多次制造暗杀活动。
按照塞尔维亚军方的剧本,斐迪南大公就成为了这个道路上最大的阻碍!
这就是我们需要搞清楚的第三点,为什么刺杀对象是斐迪南大公。
斐迪南大公精明强干,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问题上,他是一个温和派,他主张对奥匈境内的斯拉夫民族进行抚慰,以换取其对奥匈帝国的支持。
在奥匈帝国吞并波黑的这段时间采取了温和渐进的土地改革,解放了4万多名农奴。200所小学拔地而起,让塞尔维亚的儿童念得起书。政府投资建设交通网,引入技术最先进的山地铁路,本杰明·卡罗伊总督任职时期(1882-1903年),波黑的工业产值位居巴尔干半岛之冠。
可以说在哈布斯堡治下的塞尔维亚人或许没有公民权,但收入、教育水平要比生活在塞尔维亚王国更高,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亦如是。
长此以往,那么居住在波黑地区的斯拉夫人对塞尔维亚的向心力必然会下降,这将对塞尔维亚的扩张产生巨大的阻碍。
这时候,除掉斐迪南大公就成为了塞尔维亚最好的选择!
事实也证明,斐迪南大公就是这样一个关键人物。
短短四年之后,奥匈帝国就在战争之中土崩瓦解。
有趣的的是普林西普刺杀了斐迪南大公以后,围观的群众见到受尊敬的王子被杀愤怒的把所谓的民族英雄普林西普给揍了一顿。
这不得不让人感觉到讽刺。
塞尔维亚在一战中确实是有民族解放的性质,但也不能够掩盖其扩张的野心。
读史,不能够只停留在表面。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黑与白,有的只是不同角度的解读罢了。
/+ٛ�OM�������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