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会战的历史意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会太原,虽然最后会战以失利告终,但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会战。太原会战中光忻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抗战时期有哪几次大型的会战以及发生的时间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2、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3、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4、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5、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6、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7、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8、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9、长(沙)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
10、桂(林)柳(州)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抗战时山西有哪些战役
1、忻口战役,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等。
2、忻口会战属于太原会战的一部分,是平津失陷、淞沪会战开始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第二战区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这次会战从1937年10月13日——11月 8日,历时近一个月。会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和一二九师一部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会战。国军奋勇血战,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忻口、太原相继失守。从此,华北屏障不复存在。华北正面战场暂无战事,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逐渐成为华北抗战的主体。
3、1937年太原会战爆发,日军战斗从9月3日打响,日军1500多人开始进攻425团驻守的外围前沿阵地。“从城外传来的枪炮声一直不断。9月4日,日军集结重兵,对李家寨、罗家山等外围主阵地展开全面围攻;9月5日、6日,日军动用飞机、坦克、大炮、装甲车和步骑兵3000多人开始进攻天镇主阵地;7日夜,军长李服膺下令全线后撤,天镇城只留399团死守。9月8日,日军开始进攻天镇城;9月9日,阳高失守;12日,天镇陷落,晋北屏障顿失。
4、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中旬,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由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所领导,历时一个月,属中等规模战役。由于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伏击日军辎重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高涨了中华人民的反侵略志气,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5、太原保卫战是太原会战的核心战役,也是太原会战的最后一场战役,为抗日战争早期的大型战役之一。地点是在中国山西太原。攻击部队为太原以北忻口方向过来的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和第5师团,太原以东娘子关方向过来的日军第20师团和第109师团。守军为阎锡山指挥的第二战区,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傅作义为太原城防司令。起始时间为1937年11月4日。5日东路日军占领榆次,6日北路日军兵临太原城下,7日两路日军在日空军配合下,对太原发动总攻。8日夜攻城日军突破北面城垣,守城傅作义部最后突围。11月9日,太原沦陷,战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