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密度(玉米种植密度一公顷)

其实玉米种植密度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玉米种植密度一公顷,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玉米种植密度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玉米种植密度怎么算

不同类型的品种具有不同的耐密性,紧凑型杂交种耐密性强,密度增大时产量较稳定,适宜种植的密度较大,平展型耐密性差,密度增加范围小,若增加密度就会减产。

平展型中晚熟玉米杂交种。此类品种、植株高大、叶片较宽、叶片多、穗位以上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大于35度,穗位以上的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大于45度。每亩留苗3000-3500株为宜,适宜春播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有效积累提高产量。

竖叶型早熟耐密玉米杂交种。此类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穗位以上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小于25度,穗位以下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小于45度每亩留苗密度4500-5000株。适宜麦收以后播种。

中间型。此类品种的叶片与主杆夹角介于紧凑型和平展型之间,多数属中早熟耐密品种,每亩留苗密度在3500-4500株之间,适宜麦垄套种或油菜茬播种。

根据品种特性、产量水平、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选择合理的密度。

1、亩产400-500千克的中产田,平展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为3000株/亩左右;紧凑型杂交种为4000株/亩左右。

2、亩产500-600千克的产量水平适宜密度范围是:平展叶型玉米杂交种每亩3500株左右;紧凑型中晚熟大穗型杂交种每3700-4000株左右,紧凑竖叶中穗型杂交种每亩4500株左右。

3、亩产650千克以上产量水平的适宜密度范围是:紧凑中穗型,每亩5000-5500株,紧凑大穗型每亩4500-5000株。

种植的密度影响产量,玉米的合理种植密度是多少

1、亩穗数是获得产量的前提。通过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构建合理的群体,协调好群体与个体,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更有利于获得高产和稳产。80%的超高产田亩穗数在4500到6500株之间。一个好的行间距可以起到玉米之间通风的作用,保证玉米之间氧气与二氧化碳量的充足。一个好的行间距可以使每一株玉米都能接受到充足的阳光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使最后的玉米籽粒变的更加的饱满,收成效果更佳。

2、杂交平展型中晚熟玉米:具有株型高大、叶片宽多、穗位以上叶片和主杆夹角较大的特点,亩种植密度3000-3500株。杂交竖叶型早熟耐密玉米:具有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穗位以叶片与主杆夹角较小的特点,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3、我们所种植的玉米品种所适宜的最佳密度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密度过低即便是肥水可以的条件下仍然没有产量,密度过大肥水往往跟不上改变玉米生长的正常现状非但产量上不去而且会出现倒伏空棵等风险。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在抛物线的顶点处,达到一个最大值,这个点就是我们最佳的播种密度,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抛物线开始向下,代表着产量开始降低,播种密度越大,产量也就越低。

4、行距60厘米,株距27厘米,理论棵数4120棵,实际3700-3800棵。种植时看种子的说明,一般品种4000棵的多,建议60✘25比较好,适当去掉弱苗。个人意见,只供参考,农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水浇条件不同,种植密度也会不一样。水浇条件好的,可密植,否则稀种!

玉米的种植密度是多少

中熟品种农大108最适宜的密度范围是3000—3200株;中熟品种鲁单50最适宜的密度范围是3000—3500株;中早熟品种鲁原单14最适宜的密度范围是4000—4500株,中熟品种郑单958最适宜的密度范围为4200—4500株。

中国农业科技工农作者1997年首次提出农作物种植密度计算公式:N=Yp2/Y12*S.其中N为种植密度,单位为每亩株;Yp为目标产量,单位为每亩公斤;Y1为标准单株产量,单位为每33平方厘米公斤;S为常数,其值为6000;式中2表示平方。实践中,只要知道某品种在标准面积【33平方厘米】上的单株产量,并将预期目标产量代入上式就能得出应种植的密度。该公式是准确公式。

密度是一亩地种植多少株玉米。其密度情况是由株距和行距决定的。

(1)密度的计算根据已定的行距和株距计算出密度。首先用行距乘株距算出每株所占的营养面积,再用一亩地的总面积除以每株所占的营养面积,就是密度。

例如:行距0.8米,株距0.25米,密度是多少?

首先计算出每株所占的营养面积,即0.8米乘0.25米等于0.2平方米。

再用一亩地的面积,即666.7平方米除以0.2平方米等于3333.5(株/亩),这就是密度。

根据已定的密度和行距,算出株距。首先用每亩面积除以密度,算出每株所占土地面积,再用每株所占土地面积除以行距,就是株距。

根据已定的密度和株距,算出行距。首先用每亩面积除以密度,算出每株所占土地面积,再用每株所占土地面积除以株距,就是行距。

玉米种植方式,常用的有等行距和大小行距两种方式,等行距种植,就是玉米的行距相等,大约0.8-0.9米,株距视密度而定。大小行距种植,也是通常的宽窄行种植,一般大行距1-1.3米,小行距0.3-0.4米,株距也视密度而定。采用什么方式为宜,要看具体条件。

在玉米单种、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当土壤肥力低,等行距种植,地上部叶片和地下部根系分布较均匀,能充分利用地力和阳光,所以能获得较高产量。大小行种植,植株分布不合理,地下部分小行根系分布过密,易造成水分、养分不能满足需要,地上部叶片重叠,造成光照不足,而大行中叶片较少,光能未被合理利用。但在地力和生产水平高的条件下,实行宽窄行种植,可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提高产量。因此生产水平和地力低的条件下,采用等行距种植较为适宜。水肥条件好的地块,采用大小行种植较好。

干玉米的密度在不同的地区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密度主要是看干玉米的水分含量,再看某地区干玉米的水分含量的百分比来确定。

鲜玉米是指刚刚收获的玉米的话,他的水分一般是在33%;干玉米的标准在东北地区可以是15%,其他地区应该是14%,所以大概可以进行如下换算:

1*0.67/0.85=0.788,也就是干玉米的密度为0.788g/cm^3

随着玉米种植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实行精量播种,即我们所说的单粒播种。单粒播种具有省工省时、不间苗减少劳动量,掌握合理种植密度等优点。但大多数农民对于密度的计算不是太清楚,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下玉米种植密度方面的介绍。

玉米(大部分农作物)是分行种植的,分为等行种植和宽窄行种植。玉米的株距是指每行玉米里面相邻两株玉米的距离;玉米的行距是指相邻两行玉米的距离。

精量播种株距(米)=667(平方米)÷平均行距(米,一般为0.57米)÷亩留苗数×种子发芽率(一般大于92%);1米=3尺=30寸。按尺算是一样的,1亩=667平方米=6000平方尺。宽窄行方式首先计算出平均行距即可,播种质量和除草剂等造成的出苗损失较大时应适当缩小株距。不间苗。比如,华农138、华农866、华农887等种子都是可以单粒播种的种子,产品包装标注的种子发芽率是大于等于90%,发芽率测试结果都是在95%-99%之间,有的高达100%。

半精量播种株距(米)=667(平方米)÷平均行距(米,一般为0.57米)÷亩留苗数;1米=3尺=30寸。采用半株距或一穴两粒播种时一般种子发芽率大于85%但小于92%。定苗时按株距定苗,缺苗时就近留一穴双株。

3、如何算一块地的玉米的多少株(棵)?

株(棵)数=[(地长÷株距)+1]×[(地宽÷行距)+1]

比如长30米,宽20米的地块,玉米按等行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种有多少棵玉米

[(30÷0.3)+1]×[(20÷0.6)+1]= 3434棵

高产玉米大小行种植行距应是多少

超高产攻关田采用大小行种植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便于中耕培土及灌溉,其小行一般只有30~35厘米宽,人工错位点播两行玉米;大行宽70~80厘米。

关于玉米种植密度,玉米种植密度一公顷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