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楼的来历
甲秀楼的来历是万历年间,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连接两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甲秀楼之名由此产生。从古到今甲秀楼经历了五次重修,每次均有变化,其中三次是大修,是时任官员依据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个人喜好,推翻前任官员定下的甲秀楼样式。
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地处南明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设楼宇,历代屡加修葺,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重建遗存。
甲秀楼分上下三层,均以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小亭名涵碧亭,整体朱梁碧瓦,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甲秀楼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南明区名字由来
不是。
南明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地名)是南明河,尤其是南明河上的甲秀楼,不仅是南明区的地标,而且是贵阳市的地标,有不到甲秀楼不算到贵阳之说。南明区就以南明为区名。
南明河原名明河,有甲秀楼最初的建造者贵州巡抚江东之题甲秀楼诗为证。
江东之题甲秀楼诗云:
明河清浅水悠悠,新筑沙堤接远洲。
秀出三狮连凤翼,雄驱双骏踞?头。
渔郎矶曲桃花浪,丞相祠前巨?舟。
此日临渊何所羡,擎天砥柱在中流。
因为贵阳人还是喜欢用三个字为地命名,后来,就把明河改名南明河。
为纪念甲秀楼建楼四百周年,1998年把这首诗刻成石碑立在甲秀楼的水月台上。
南明河发源于平坝林卡乡,沿途支流不断汇集,流入乌江,最终流进长江。贵州巡抚江东之不仅修建甲秀楼,还派人勘察南明河,甚至筹备钱财物,准备疏通河道,让航船沿南明河进乌江,再进长江。
南明河灌溉两岸农田,曾经长时期供两岸居民饮用,是贵阳人民的母亲河。
时至今日,一提云岩区,贵阳人想到的还是黔灵山;一提南明区,贵阳人想到的还是南明河,
甲秀楼的来历是什么啊 甲秀楼的由来
1、甲秀楼在贵州省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历史来历: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天启元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巡抚田雯重建,并恢复原名甲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