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迷你鹦鹉鱼十大禁忌
迷你鹦鹉鱼十大禁忌是喂食太多、温度过高、混养、打灯、喂食规律、慢贴玻璃缸、颗粒饲料、群养胆子大鱼、调味品、蔬菜消毒。
人们一直认为迷你鹦鹉鱼特别皮实,适合新手饲养。但是饲养迷你鹦鹉鱼还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首先最大禁忌就是过度喂养。很多迷你鹦鹉鱼不是缺氧或者生病死掉的,恰恰是因为主人的粗心撑死的。
正常情况下一天喂食一次就可以,喂太多它们本身体积小,胃的容量也很小很容易因为吃太多引发疾病。这一点主人要特别注意,如果家人比较多,最好在鱼缸上贴上便签,记录喂食时间,避免家人重复多次喂食。
迷你鹦鹉鱼对温度的要求不高,所以很多人会忽略这一点。迷你鹦鹉鱼饲养温度是24-30度,但是它们最最适宜的温度是28度,只有初期刚入缸时温度在28度以上其他时间最好在28度以下,所以主人常常忘记调解温度,导致温度过高,造成迷你鹦鹉鱼的缺氧引发很多疾病。
迷你鹦鹉鱼很乖巧是出了名的,但是它们在繁殖期就会变得脾气特别暴躁。迷你鹦鹉鱼可以混养,但是在繁殖期最好单独饲养,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一直单独饲养。
迷你鹦鹉鱼到了繁殖期就会脾气暴躁,它们的领地意识和护幼意识特别强烈,会主动去攻击别的鱼类。除非你的鱼缸足够大,造景也很厉害,其它观赏鱼有很好的庇护场所,否则的话一定会战争不断的。
能够喂以前先打灯。打灯五分钟后,等全部鱼都融入了,渐渐地胆子大了,再喂养。时间长了,产生条件刺激,一打灯小鹦鹉便会自身回来。
一天喂一次产生规律性,每一次喂养前,鱼群觉得挨饿了,它们就迫不得已出去找食材。
贴近玻璃缸时,慢一点,鱼在缸里,见到身影就跑,故挨近玻璃缸前别让身影晃到玻璃缸。
假如鹦鹉鱼和大中型鱼群养,提前准备点颗粒饲料、自然干虾和别的鱼饵一起放。颗粒饲料较为小,一时半会儿大鱼吃剩,小鹦鹉就能抢到。并且颗粒饲料具备提色的功效,这样一来能够使小鹦鹉不退色。
群养一些胆子大。不害怕人的鱼。在其他鱼的推动下。它们便会跑出去争食乃至追求其他鱼。
小鹦鹉的食材生产加工方式与我们习惯性的烹饪方法应各有不同,不可以加上植物油脂和各种各样调味品,煮开的食材要晾凉至室内温度后才可以喂鸟。
蔬菜水果最好生喂,但在喂养前先要清洗、消毒杀菌。
二、迷你鹦鹉鱼产卵后需要注意什么
1、迷你鹦鹉鱼母鱼产完卵后排泄速度较快,需及时将它捞出避免污染水质。孵化时及时将未受精的卵捞出,孵化时将水温控制在28℃左右即可体改繁殖的存活率。在仔鱼孵化出的第一天不宜给它喂食,可在第二天给它适当喂食蛋黄水补充营养。
2、迷你鹦鹉鱼母鱼在产完卵后排泄速度较快,需及时将它捞出,避免污染水质,从而影响鱼崽的正常生活。将母鱼捞出后更有利于鱼儿的生活。
3、之后需检查鱼卵的受精情况,未受精的鱼卵整体颜色发白,且不带有黑点,需及时将未受精的卵捞出进行清理。孵化时将水温控制在28℃左右即可提高繁殖的存活率。
4、在仔鱼孵化出的第一天,不要给它喂食。在第二天可给它适当喂食蛋黄水或是牛奶补充营养,饲养时需控制好喂食量,建议使用单独的喂食缸,避免污染水质,从而影响鱼崽的正常生活。
三、迷你鹦鹉鱼繁殖前兆
1、迷你鹦鹉鱼繁殖前兆是公鱼头部隆起。
2、公迷你鹦鹉的额头会微微的隆起、母迷你鹦鹉的体型圆润,领地意识会增强。繁殖温度是26-28℃(为帮助下卵也可以降低1-2度)。卵附着物是紫砂水妖精、鲷科繁殖罐、小花盆、盘子等等紫砂、陶、玻璃等都可以。
3、孵化温度是26-28℃(恒定在一个温度,不建议升降温)。开口饲料是洄水、孵化丰年虾最佳,粉状饲料、或是将饲料捻成碎末等都可以。不建议使用蛋黄水,不好控制容易坏水反而容易造成小鱼不适应死亡。产卵期间尽量不要开灯容易受到惊吓,也不要人影在鱼缸前晃动,要给迷你鹦鹉安全稳定的环境有助于下卵。
4、头部上方至背鳍最前端处有肉状瘤突起。发情期尾鳍连接尾炳基部处及臀鳍靠近尾鳍处会发红。一般雄鱼背鳍末端拉丝较长,通常可以长于尾鳍。雄鱼的体型会比母鱼更大,颜色更鲜艳。
5、母鱼头部上方至背鳍最前端无突起。发情期尾鳍连接尾炳基部处及臀鳍靠近尾鳍处会发黄,腹鳍至臀鳍间偶见输卵管突出。一般雌(母)鱼背鳍末端拉丝较短,但也有尾鳍较长的(但这个判断方法不是特别准确)。母鱼体型比雄鱼小,迷你鹦鹉鱼主要分为宝蓝鹦鹉、白金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