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桐城派代表作家,以及桐城派散文家及其作品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桐城派代表人物
1、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安徽省桐城市人,故名。
2、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
3、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安徽省桐城市人,故名。
4、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
5、“桐城派”奠基人---戴名世(1653~1713);方苞(1668~1749)。
6、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7、“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
8、桐城派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姚莹,曾国藩,吴汝纶,马其昶。
9、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魁、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
10、方苞,44岁因受乡先辈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案牵连而入狱。方苞以文章道德名于当世,继承归有光“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指中心即正统的基本观点;“法”指表达中心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巧,包括结构、条理、修辞等。“义”与“法”之间为一经一纬,相辅相成,即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倡语言“雅洁“,淘杂质,反对俚俗和繁芜,造清真雅谨朴质文体。对唐宋以来古文运动创作经验总结,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积极意义。“义法”论创立,为桐城文派发展奠定了基础。
11、桐城派刘大魁、沈彤、沈庭芳等弟子,尤刘大魁有建树,为桐城文派承前启后的中坚人物。刘大魁,擅文辞。青年游学京城,拜方苞门下,著作颇丰。补充发展了方苞“义法”论,重于古文艺术。其指出文字“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重视艺术体现。提出“神气”“音节”“字句”理论。“气”指语言气势,“神”是“气之精处”,是最本质独特的风格、性格特征的艺术体现,总结了我国诗歌韵律学说中的理论,用到散文领域。“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是桐城古文秘诀。
12、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字姬传,室名惜抱轩,弟子称惜抱先生。乾隆三十八年入四库全书馆任任篆修官。他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就是要以“词章”为手段,以“考据”为凭借,来阐发儒家的“义理”,使桐城派文论具有更完整的体系和周密的理论性。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阴阳刚柔说,是古代散文审美理论、风格特征的重大命题。用阴阳刚柔这个哲学概念解释文章风格来源、散文风格特点,是创举。选辑《古文辞类篆》。
13、姚鼐后,有“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曾国藩及“曾门四弟子”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黎庶昌以及林纾、姚永朴、姚永概等卓立文坛。“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生,桐城派亡。林纾仍鼓吹“尊孔读经”,斥为“桐城谬种”。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不能以其末流之堕落,归咎于作始”。
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桐城派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_、姚鼐、姚莹、曾国藩、吴汝纶、马其昶。
1、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年号称南山先生。
2、方苞,字灵皋,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人,生于江宁府。
3、刘大_,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
4、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安庆府桐城人。与方苞、刘大_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5、姚莹安徽省桐城市人,清朝史学家、文学家。师从祖父姚鼐,是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
6、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7、吴汝纶,字挚甫,一字挚父,安徽省桐城县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
8、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作家、学者。
桐城派发源于大别山东麓的桐城,历史上名家辈出,其文风、思想独占中国文坛300年之久。桐城派虽然在近代销声匿迹,但它的影响却持续至今。有专家指出,近代中国思想之所以会向“实用”、“经济”转变,其直接的源流就来自桐城派。图为安徽桐城古镇风貌,徜徉于此,人们似乎依然能感受到桐城文派的遗脉。
属于桐城派的作家有
1、主要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姚莹四人之外,还有方氏门人雷、沈彤、王又朴、沈庭芳、王兆符、陈大受、李学裕,刘大櫆门人钱伯□、王灼、吴定、程晋芳等,姚鼐门人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等。追随梅曾亮的还有朱琦、龙启瑞、陈学受、吴嘉宾、邓显鹤、孙鼎臣、鲁一同、邵懿辰等。
2、道光咸丰年间,曾国藩鼓吹中兴桐城派,但又以“桐城诸老,气清体洁”,“雄奇瑰玮之境尚少”,欲兼以“汉赋之气运之”(吴汝纶《与姚仲实》),承其源而稍异其流,别称“湘乡派”。
3、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今桐城文化圈包括桐城市、枞阳县和安庆市宜秀区等部分地区),故名。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
4、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桐城派有1200余位桐城派作家、2000多部著作、数以亿字的资料——这些数字就是崛起于200余年前的桐城散文派在其间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戴名世是桐城派奠基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其中,方苞为桐城派创始人。
5、“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桐城派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姚莹,曾国藩,吴汝纶,马其昶。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
关于桐城派代表作家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